欢迎访问新乡豫达心理工作室!
预约咨询电话:张老师 13837341085 景老师 13781993389
心理案例
婚恋情感
首页 > 心理案例 > 婚恋情感 >

张教授解读爱情、婚姻和性

     这些年来,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无论个体或是团体咨询,各类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都与爱情婚姻及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直接或间接,从而影响到这些无辜的求助者们,使他们不能像常人一样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因对爱情婚姻及性及三者间的关系仍很迷茫的人也不在少数。鉴于此,我仅以自己这些年来对各类咨客的咨询体验及自己多年的生活学习阅历,对它们进行浅析,以飱大家:

一、爱情、婚姻和性的由来

我们知道,爱情与婚姻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爱情婚姻正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产生的。而性是与生俱来的,他与生存的本能共同存在。人类因为有了文明,升华了因性而带来的两性情感,为两性的情感起了一个闪光的名字——爱情,为了保障后代的种族血统纯正,也为了保证后代有稳定的生长环境和生存条件,又把个体两性的缔结延伸到家庭,于是便有了婚姻。可见,爱情与婚姻只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对性的升华而已。

二、爱情如歌

对于爱情、婚姻和性所持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诗歌、绘画,听到的各类音乐等,之中最美的是描述爱情的,而且最能打动人心、能流传千古的也是对爱情的描述和展现。那么我们有没有看到歌颂婚姻的?大多数剧本里,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情节之后,男女主人公如愿走入爱情或步入婚姻,银幕落下,故事结束。很少有进一步歌颂走入婚姻之后的故事,往往是歌颂爱情,而描述婚姻,如《金婚》中把婚姻生活显现得惟妙惟肖,但也只是对婚姻的描述。

爱情代表的是花前月下,缠缠绵绵;而婚姻则预示着粗茶淡饭,柴米油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小说比历史更重要,因为历史是一五一十地描述生活,而小说是对生活的憧憬。”人们撰写小说,歌颂爱情;回望历史,描述生活;人们因爱而歌,因婚而劳作。

三、多元的文化,多变的爱情与婚姻

生活中,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浪漫幻想的理想伴侣,他/她可以满足我们各个方面无尽的需求,这是完美的爱情。那么,世上有完美的爱情吗?美国加州大学教授Leo Buscaglia在其著作中这样说“完美的爱情确实稀有,因为作为一个爱人,你需要一直拥有智者的敏锐、儿童的灵活性(可爱)、艺术家的感性、哲学家的领悟、圣人的包容、学者的宽容和笃定者的刚毅”。多美的文字,多么严苛的条件,谁能做得到?

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只羡鸳鸯不羡仙”。然而,人们千古颂唱的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今能找到几对?似乎已寥寥无几。

千百年来,人们在传统的思想意识里一直认为,爱情、婚姻与性是一体的,而且,生活中,大部分人最初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最终走入婚姻。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因爱而婚,因婚而性。中国有句老话,叫成家立业,成家必须走入婚姻。然时至今日,在文明发展的过程里,在多元的文化下,爱情,婚姻与性却被很多人分割开来。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这样说:“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如今,也不少人说“任何一个打着爱情的幌子所进行的名利交易都是嫖娼卖淫”;有人说文明的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及波伏娃和萨特的契约式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很纯洁而高尚,但也有人认为他们那不是爱情;有人情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等等,对这些观点的看法,如今人们是仁智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些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而已。

那么,现代人在爱情中找什么呢?找感觉,找味道。无论是否门当户对,是否自身条件优越,但只要有感觉,有味道。人类文明之初,婚姻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护血统的纯正,保证下一代健康、安全的成长。大多数人也都渴望在婚姻里找到归属,然而,看到当代的离婚率,却让我们感到无语,“生死与共”,“白头偕老”而今只成了两个成语。随着低俗文化的泛滥,婚姻内,不忠的定义在不断拓展,色情短信、色情书刊悄悄活跃在我们的电脑及手机软件上,出轨成了最容易的事,保密则成了最困难的事。如今的婚姻,已被很多人过得改变了最初的味道:之前的婚姻,是为了繁衍生息,为了下一代和整个家庭,两个人相依相伴,恩恩爱爱的过日子;而现在的婚姻,更多的是你好,我也好;最初的一夫一妻制是说跟一个人过一辈子,而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却演变为一次只跟一个人;过去结婚初次尝试性爱,而现在结婚则是不再和别人做爱;以前离婚是因为不幸福,现在离婚是认为可以更幸福。我们生活的时代,让我们觉得我们有权追求自己的欲望,因为当今文明宣扬的是人人都有幸福的权利。这本没有错,而错就错在,不少人曲解了追求幸福的实质,而爱情和婚姻却成了他们追求自身权力的牺牲品。多年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婚姻出轨或性乱者,其内心都免不了长久被愧疚及缺失的心灵归属感所折磨和煎熬。

四、性——心之所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爱情还是婚姻,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离不开性,都是以性为基础,以性为纽带的,性在这里是一个特殊的并且重要的成分。刘达临老先生《性文化史》及李书崇的《性文化》都对性做了很好的归纳,说古代的性有三大作用:生育、健康和快乐。而今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的排序却是:第一大作用是快乐,第二大作用是健康,第三大作用是生育。

我们多年来做心理咨询及心理研究所看到的现象是:在婚姻之外,当生育不再是性的主题,性乐在被提上第一位的时候,陷入此中情形中的人,心是无所归的,其内心感觉是漂浮的,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不管他表面上展现出来的多么豪放、多么无所谓,但他内心里面强烈的孤独感,是只有他自己体会得到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有情感的依恋,需要有人作伴。而性,是连接两个人在情感上、在心理上依恋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性在本能上意味着生命,意味着爱情和血缘的延续。试想,如果这个社会的性主流意识中,性乐被提到第一位,忽略爱情,没有婚姻。这个社会,将是异常混乱,大多数人的情绪将都是焦躁不安的,更无法保证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婚姻中,如果夫妻的感情特别好,亲子关系融洽,孩子的脸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温和,是一种平静,一种淡淡的甜;如果夫妻的感情不和,亲子关系缺乏依恋,孩子很多时候会表现出郁闷、躁狂、孤独。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更容易受到抑郁、焦虑、恐惧等各种不良情绪的侵袭。如果夫妻双方都强调自己的性感受,强调自己的性自由而各自为性,而不是一个整体。夫妻两个就没有良好的心的归属和依恋,会导致孩子感受到这个家是分裂的,孩子的心是撕裂的。孩子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家庭归属感的时候,他在社会上更多的事情会做什么?他在未成年期,很容易陷入早恋,成年人则会拼命的去追求名利,找安全感。如果一个人,他有良好的安全感,他会拼命的去追求名利吗?适当的去追求,这是积极向上,能促进人类发展,促进个体发展,社会的发展。但过度的去追求,却是一种病态,是自卑的体现。在这样的病态下度日,孩子能幸福一生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因性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因性而成长,因性而发展。性是神圣而美好的,但前提是,性与爱情、婚姻三者应和谐一体,它的和谐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变化,决定我们一生的幸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它,要用心经营好、打理好它,我们的生活才能活出自然而享受!因为性,乃心之所安,而乱性则是饮鸩止渴!

(文章来源于豫达心理工作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yuda.net否则追究责任)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团队 在线预约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豫达心理工作室 2015-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心地址: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北门对面社区服务中心(国医馆)二楼

咨询电话:张老师13837341085,景老师137819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