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乡豫达心理工作室!
预约咨询电话:13837341085
心理案例

儿时角色倒错,男孩纠结于同性恋(张教授案例)

案例:

明明刚进入大一,长得高高大大,很是帅气,但走路总是有些女性般的扭捏。他来咨询怀疑自己是同性恋,同时对同性恋这个角色又很反感,内心感到很痛苦。

  明明有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姐姐,从小爱和姐姐争东西,每年春节,父母给姐姐买新衣服时,明明总要父母也给他买且必须是一模一样的新衣,6岁时,他看到妈妈给姐姐买了咪咪罩,就哭着也要穿,妈妈严厉地责骂了他,哭闹中父亲又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从此他越发好奇,常常趁父母不在家时穿姐姐的内衣。

后来父母离了婚,她随妈妈生活,姐姐跟随爸爸。上学后,经常喜欢和自己认为力量型的男生玩,希望有人保护自己,从来对和女生谈恋爱不感兴趣,但他说,自慰时,他总会想象着有一个比较有力量的男生在和女生做爱,但他并不能接受和同性发生性关系。


豫达解读:

明明认为自己的“同性恋”的问题,与他受到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主要是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社会化出现了问题。父母为了迎合孩子的心理,容忍他从小穿和姐姐一样的的女孩服装,明明穿戴姐姐的内衣,也只是出于好奇,父母的过激反应,让他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于是当对性有所了解时,感到内疚自责;而父母的严厉制止,反激发了他的好奇心。父母的离婚,让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父亲的教育模式让他讨厌父亲,甚至讨厌父亲所代表的男性形象。由于与母亲长期再一起,不自觉地模仿学习母亲的行为方式。当他进入学校后,尽管希望自己以男性的形象与同伴相处,却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做到了。

真正的同性恋对同性有性的冲动,而明明现实生活中也不希望与同性发生性关系。在他的性幻想中,直接的性对象是女生。他内心很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女孩,其“同性恋”问题的实质是内心自卑和对自我形象的不认可。为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让明明重塑自我形象,做一个阳光自信的男孩是解决明明问题的关键。


咨询启示:

不少孩子之所以陷入同性恋,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早期性教育不当、夫妻关系不协调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父母婚姻不和,导致子女对异性婚姻恐惧

2、缺少父母一方的爱,使孩子想在同性恋中补偿这份缺失的爱

3、孩子对家庭缺乏归属而被他人诱导

4、父母对性方面的问题过度紧张,引起孩子反感。解决这些家庭问题是解决青少年同性恋问题的基础

5、父母一方特别强大,孩子不向同性的父母学习而去模仿异性的父母

(文章来源于豫达心理工作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yuda.net否则追究责任)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专家团队 在线预约 联系我们

Copyright By 豫达心理工作室 2015-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心地址: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卫生中心2楼

咨询电话:13837341085,13781993389